今年7月开始,在常州市中心多个车流量较大的繁华路段,一种电子抓拍系统悄然上线,专门针对司机“斑马线不礼让行人”的行为。
刚开始,绝大多数司机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,直到有一天,当你的手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短信:
那么恭喜你,罚款50元,同时扣3分。
在广大司机纷纷中招后,“礼让行人”成为舆论了热点:有点赞的,称赞此举彻底解决了行人过马路难的痼疾;也有吐槽的,当司机和行人都一脸懵逼不知道该谁先走的时候,浪费的不仅是时间,更是宝贵的道路交通资源。
今天,常誉论法就来聊一聊“礼让行人”。
“西湖美,杭州的司机更美。”这是对杭州司机的赞誉,也是对杭州市政府推行礼让行人工作最大肯定。“礼让行人”也被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,为全国所认可。但追根溯源,其实要从一个悲剧说起。
2009年,发生了震惊全国的“杭州70码”事件,肇事者胡某超速行驶,致使正在从斑马线过马路的浙大毕业生谭某被撞飞5米多高,且撞离斑马线20余米,并当场死亡。肇事者胡某事后态度嚣张傲慢,由此引发舆论强烈谴责,杭州市民以及浙大学生自发走上街头缅怀谭某,并要求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此事。

杭州政府、警方承诺秉公办理此案。同时,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,经过充分的论证研究,杭州政府从制度层面着手,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。从公交公司到出租车公司,最终到私家车,有了全社会的配合,最后才有了现在的城市名片----礼让行人。
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换来了教训和经验,杭州贵在汲取了教训,总结了经验,并最终将一套方案付诸实施,取得不错的成效。如今,这套方案落地常州,为了能把“礼让行人”更好的落到实处,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?
2“礼让行人”,事关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四十七条早已明确规定:“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,应当减速行驶;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,应当停车让行。”
但是,“礼让行人”这项制度的内含远大于此。这项制度事关所有的交通参与者,包括机动车、非机动车以及行人,都需要参与到这项制度的落实中来。
1、机动车
无需赘言,司机朋友的路怒症得要收一收,心平气和地让行人先过。毕竟,司机朋友也会成为行人,相信谁都不希望提心吊胆地过马路。
2、非机动车
由于交警部门对于非机动车的监管相对而言较为薄弱,非机动车驾驶员对于相关的法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其实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七十条早就明确规定:“驾驶自行车、电动自行车、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,应当下车推行,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,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。”
从斑马线过马路并下车推行,配套如今出台的“礼让行人”制度,实际上更能保障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人身安全。
3、行人
“礼让行人”不仅是机动车驾驶员的事情,也对行人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,但是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相对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而言,仍显得捉襟见肘。这也无怪乎“礼让行人”出台之后,很多人担心道路的拥堵状况将更加严重。为避免这一情况,同时让“礼让行人”并不只是“看起来很美好”,就要求行人加快过马路的脚步,尽量将宝贵的道路资源留给最需要的机动车辆,进而配合整个制度的有效运行。
根据统计数据,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数量在50万起左右,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,并呈逐年上升趋势(以上数据均来源于网络)。“礼让行人”的出台正是为了降低人们出行的风险,最大限度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。
3“礼让行人”与交通事故责任
大量的交通事故便带来了事故责任认定的问题,我国《侵权责任法》和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、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,这样的规定不仅是为明确法律问题,更是为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提供指引。下面我们以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为案例,简单介绍一下“礼让行人”与交通事故责任的关系。
1、一般状况----过错责任
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,交警部门会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,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,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,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。最终根据事故责任,要求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,而且司机往往会承担更大比例的责任。
2、特殊状况----无过错责任
但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76条特别规定: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,承担不超过10%的赔偿责任。”也就是说,即使机动车与行人的发生交通事故,作为弱势方的行人如果承担全部责任,机动车一方的赔偿比例不会超过损失的10%。那么,这样的法律规定,对于驾驶员和行人的指引意义在哪里呢?
首先,针对驾驶员而言,驾驶员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,在斑马线处礼让行人。这样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罚款和扣分,更重要的是,如果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而造成交通事故,机动车必然需要承担全部事故责任,而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赔偿的上限已达百万之巨,这对于普通百姓而已,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。
其次,针对行人而言,横穿马路更必须从斑马线通过。法律和法规不仅针对于机动车,也约束于一切交通参与者。行人遵守法律规定从斑马线过马路,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行人自身生命安全,另一方面也避免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,因责任认定问题所引发的纠纷。如果因行人违章横穿马路造成机动车躲避不及引发交通事故,行人可能需要承担次要责任,甚至同等责任;最严重的,行人进入高架、城市快速路、高速公路等,引发车辆与行人交通事故的,行人必然承担主要责任,甚至于,机动车一方在无责的情况下,最多只需要承担不超过10%的损害赔偿责任。
3、过错推定责任
在司法实践中,还存在一种这样的情况。在天色较暗,又缺乏目击证人和监控录像等情况下,一旦发生事故,致使责任无法认定 ,那么机动车一方将要承担全部责任。
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,汽车保有量和城镇化率必然同步上升,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充分运用智慧,更加合理地规划斑马线:斑马线太少,行人绕远路肯定不合适;但太密,又会影响车辆的通行效率,造成交通拥堵。
礼让行人,需要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,携手把道路打造的更为通畅,把城市生活打造的更为美好,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。我们作为城市的一员,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“小目标”:对驾驶员来说,看见行人过马路,“让”字当先;对于行人来说,过马路还是选择斑马线或者过街天桥。
当我们每个个体的小目标都成功实现,美好城市生活的大目标自然也会水到渠成。
毕竟,作为一名中国老司机,我们的目标是: 